邢界红代表:传统蒙药需开“科技创新花”
来源:科技日报 陈曦 发布时间:2021-03-08
“我现在正忙着申报蒙药经典产品珍宝丸的工艺变更,是一种将传统的手工制丸变更为机器制丸方法,获得批复后,可以实现传统蒙药水丸的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 使蒙药生产规模大幅度提升。”
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心里最惦念的还是蒙药的研发工作。
2018年,作为新当选的专业技术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邢界红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就提出了关于“加强蒙医药现代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政策支持”的建议,接连几年全国两会,邢界红的建议都离不开“蒙药”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邢界红又带来了《关于允许在蒙成药说明书上使用“病名注释”的建议》。“蒙药的功能主治中病名多出现蒙医理论术语,如‘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等,且说明书中没有注释,不懂蒙医的人看不懂蒙药的适用病症,影响广大患者对蒙药的认知,也妨碍了蒙药的进一步推广和做大做强。”邢界红说,“如果能在产品的功能主治描述中有所改进,对蒙医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非常有意义。”
作为一名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邢界红把女性的韧劲以及细心淋漓尽致地发挥到科技攻关项目中。她研究起草的蒙药材“雕粪”的质量标准被收录在《内蒙古蒙药材标准》(86版)的修订版中。当时,这个标准的研究起草难度很大。邢界红要起草它的标准,确定检测指标,但秃鹫并不常见,粪便采集难度更大。
“我想办法联系到西藏药检所的老师,爬上了陡峭的山峰,一边采集一边拍照,最终拍摄了秃鹫和秃鹫粪的照片并采集了秃鹫粪,得到专家认可。同时,关于雕粪成分的参考文献几乎没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去摸索、去筛选,最终确定了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按期交上了研究结果,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邢界红回忆说。
“我们一直致力于蒙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先后制定了十多项国家标准,同时对蒙药的生产技术进行研究攻关,解决了六个蒙药提取品种的生产工艺落后的问题。六个品种由原来的湿法制粒变更成一步制粒,生产时间缩短近半个月,生产成本和能耗也大大降低。”目前,邢界红在蒙药的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越发繁忙,“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做很多工作,比如蒙药生产工艺的提高,质量标准的提升,包括蒙药的药理、药效、安全性评价以及循证医学研究等。”
面向“十四五”,蒙药的未来在邢界红心中已有清晰的“蓝图”。“传统蒙医药必须发展成为现代蒙医药,必须创新,必须走现代化之路。”邢界红建议,将政府的规划和蒙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单位求发展的愿望整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合力,加速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尽快形成生产力,发展振兴蒙医药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具特色的重要民族产业。